【预防医学】| 考试重点 | 第19章 人类环境与健康 | 第20章 生活环境与健康 | 第21章 生产环境与健康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2020-2021学年
绝密
★
启用前
预防医学(含流行病学)
(文秘本 2019级)

第一部分:环境卫生与职业卫生
绪论


现代医学的三大支柱——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
世界上第一个消灭天花的国家——中国
1848年颁布世界上第一部《卫生法》——英国伦敦
1796年世界上第一支疫苗的诞生——英国医生詹纳
预防医学的定义
研究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相互关系,制定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掌握疾病进程,已达到指导治疗、以人类健康长寿为目标的一门医学科学。
选择题:预防医学的概述 |
|
研究对象 |
人群和环境为主,也有个体 |
手段 |
流行病学、统计学 |
研究趋势 |
消除环境中有害健康的因素 |
防止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
|
提高劳动能力、延长人类寿命 |
|
目标 |
健康长寿 |
医学发展模式(了解)
1 |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
2 |
机械论医学模式 |
3 |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
三级预防策略(选择题)
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 |
||
病因预防 |
指针对病因所采取的措施: ①个体措施 ②环境措施 |
|
特点 |
针对病因 |
|
一级预防主要针对致病因素 |
寻找病因来源 |
举例: 🔘疫苗接种 🔘向医生咨询 🔘医生对检查结果的解释 |
研究过程 |
||
理论宣传过程 |
||
伦理(试验过程) |
第二级预防(三早预防) |
|||||
三早预防 |
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属于临床前期预防(防控期预防) |
||||
特点 |
针对人群 |
||||
慢性疾病 |
主要进行监测、控制和宣传 |
||||
传染病 |
甲类传染病 36h内上报
|
霍乱 |
72h汇报 |
||
鼠疫 |
|||||
乙类传染病 |
新冠肺炎 |
||||
丙类传染病 |
|||||
控制传染病的途径 |
切断传染源 |
||||
消灭传播途径 |
|||||
保护易感人群 |
|||||
举例 |
🔘戴口罩、测体温、防疫健康码 🔘开展健康教育 🔘定期体检或婚检 🔘居家隔离 🔘搞好饮食和食品卫生 🔘提供救援物资 🔘对现场进行排查 🔘早期诊断后及时用药 🔘对人群进行筛查 |
第三级预防(临床期预防) |
||
防止病情恶化,预防死亡 |
举例: 🔘建立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 🔘已患疾病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 🔘康复治疗和心理康复 🔘临床治疗和物理治疗 |
|
去除病因,促进康复 |
||
健康辅助➡ |
健康饮食 |
|
健康生活 |
||
健康作息 |

环境与健康


环境的特征
选择题:环境的分类 |
||
自然环境 |
原生环境 |
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 |
次生环境 |
人类活动下形成的环境,环境污染是主要问题 |
|
社会环境 |
是指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意识的社会劳动创造的人工环境 |
原生环境与次生环境的优缺点
简答 |
原生环境 |
次生环境 |
优点 |
有利健康的因素:空气、水、土壤、阳光、微小气候、风光 |
保持生态健康平衡:次生环境优于原生环境 |
促进健康 |
促进健康 |
|
缺点 |
不利健康因素:水、土壤、元素含量异常 |
破坏生态平衡:次生环境质量恶化 |
地方病 |
引起疾病 |
组成环境的要素
简答题:组成环境的要素 |
|
1 |
物理因素 |
2 |
化学因素 |
3 |
社会因素 |
4 |
生物因素 |
生物的富集作用
生物体能从环境介质中浓缩某些污染物,使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浓度不断增加,最终可显著高于环境介质中的浓度。
生物放大作用
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种物质,由食物链逐级增高,使生物体内这种物质远远大于环境中的浓度。
生物放大是生物富集的特例。
人与环境的关系
选择题:人与环境的关系 |
|
1 |
人与环境的统一性 |
2 |
人对环境的适应性 |
3 |
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
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简答题: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
|
1 |
相加作用 |
2 |
协同作用 |
3 |
增强作用 |
4 |
单独作用 |
5 |
拮抗作用 |
环境污染的来源
简答题:环境污染来源 |
||
自然 因素 |
火山爆发、飓风、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 |
|
人为 因素 |
生产来源 |
农业:化肥、农药、地膜 |
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 |
||
生活来源 |
生活三废:废水、垃圾、粪便 |
|
其他来源 |
交通尾气、汽油、四乙基铅 |
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特点
简答题: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特点 |
|
1 |
广泛性 |
2 |
长期性 |
3 |
复杂性 |
4 |
多样性 |
5 |
难治理(治理难) |
环境污染影响具体表现形式
简答题:环境污染影响具体表现形式 |
||
急性病变 |
中毒 ➡ 死亡 |
|
慢性病变 |
呼吸道感染、老慢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
|
特异性病变 |
癌变 |
常见致癌物 ➡ 黄曲霉毒素、砷和砷化合物、苯、煤焦油、木尘、乙烯雌酚等 |
畸形 |
胎儿畸形 ➡ 反应停事件 |
|
生长发育畸形 ➡ 氟中毒 |
||
遗传信息突变 |
RNA突变 |
|
DNA突变 |
||
免疫系统异常或疾病 |
增强 ➡ 哮喘、过敏等机体变态反应 |
|
降低 ➡ 艾滋病(AIDS)等免疫缺陷性疾病 |
||
环境干扰物作用 |
雌激素紊乱 |

生活环境与健康


紫外线的概述
紫外线的概述 |
||||
UVA长波 |
表皮 |
色素沉着、表皮衰老、皮肤粗糙 |
颜色加深可逆 |
长波中波长期照射引发炎症甚至癌变 |
UVB中波 |
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同时激活EB病毒 |
|||
真皮 |
色素细胞变性 |
晒斑不可逆 |
||
眼睛 |
胬肉、青光眼、白内障 |
|||
UVC短波 |
极少量,使蛋白质发生变性 |
用于医院空气消毒 |
红外线的作用
简答题:红外线的作用 |
|
1 |
促进细胞和组织的新陈代谢 消耗氧气、乳酸增多、产生能量和废物 |
2 |
加速血液循环 提供氧气、产生能量、排出废物 |
3 |
增强免疫系统 |
4 |
产热 体温调节中枢对产热器官不敏感时,造成灼伤甚至坏死 |
5 |
损伤眼睛:青光眼和白内障 |
空气污染
选择题:一次污染与二次污染 |
||
一次 污染 |
指直接从污染源排到大气中的原始污染物 |
如:SO2属于一次污染 |
二次 污染 |
一次污染物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反应形成的污染物 |
SO2 +H2O ➡ HSO4– |
SO2是二次污染的原始污染物(原污染物) |
||
HSO4–(蓝烟)不是原污染物,而是二次污染产生的新物质 |
家居环境空气污染的来源
简答题:家居环境空气污染的来源 (答出其中十大类即可) |
|
1 |
外来污染物: 窗外的尘埃;光使地面升温,灰尘扬起,物质产热性质改变 |
2 |
建筑材料; 大理石产生“氡”;装潢;家具;甲醛这种污染源只能诱发癌,不是致癌物,例如:福尔马林 |
3 |
烹调: 加热时产生的油烟气味 |
4 |
燃料: 炉灶煤气 |
5 |
宠物: 粪便;毛屑;异味;细菌和病毒 |
6 |
植物: 花卉释放花粉;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
7 |
微生物: 细菌;螨虫;尘螨 |
8 |
屋子本身存在的灰尘: 悬浮颗粒物;尘埃 |
9 |
电器: 空调(氟利昂);电器的电磁辐射 |
10 |
垃圾: 异味;细菌 |
11 |
食品: 榴莲;隔夜食物;发霉食物 |
12 |
人身上的体味: 狐臭;汗味;脚气 |
13 |
吸烟: 二手烟;烟草烟气;一氧化碳 |
14 |
卫生间: 下水道反味;厕所洁厕剂 |
15 |
化妆品: 香水;美容美发喷雾剂 |
16 |
水污染: 冷却水;加湿器水槽;水箱 |

饮水与健康


水源的种类
选择题 |
优点 |
缺点 |
降水 |
水质较好、矿物质含量低 |
水量无保证,其水质易受到大气质量的影响 |
地表水 |
水质一般较软,含盐量较少,暴露于大气,水中溶解氧含量也较高。 |
水质和水量受流经地区地质情况、气候、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浑浊度大,细菌含量较高,容易受到污染 |
地下水 |
水质物理性质良好、细菌数少,硬度大,水量较稳定。 |
水量少 |
水污染的分类
饮用水污染 |
|
1 |
物理性污染 热污染、放射性污染 |
2 |
化学性污染 汞、铬 |
3 |
生物性污染 丙肝 |
我国(饮用水)水质标准
简答题:饮用水的水质标准 |
|
1 |
一般性状: 无色、无味、无悬浮物、无附着物 |
2 |
酸碱度: PH值 6.5~8.5 |
3 |
硬度: Ca+小于等于450mg/L,其他物质含量极少,可忽略不计 |
4 |
毒理作用安全: 汞污染 ➡ 水俣病;镉污染 ➡ 痛痛病 |
5 |
放射性安全: 水源无辐射源,水质中无放射性物质 |
6 |
微生物标准: ①总菌落数 < 100CFU ②不含有致病菌(不得检测出:沙门氏菌、耐热大肠杆菌等烈性传染病菌) |
7 |
消毒: 我国广泛采用氯气消毒法,消毒是否彻底 ➡ 监测余氯。要求出厂水余氯 > 0.3mg/L;末梢水余氯 > 0.05mg/L |

化学性地方病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又称化学元素性地方病
由于某地区地壳中元素分布的不均衡,导致当地水、土壤、植物中某些微量元素过高或缺乏,使当地人和动物从外界环境中获得该元素的量不能满足或超过机体正常需要而引起的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又称化学元素性地方病。
我国常见的化学元素性地方病有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和地方性砷中毒等。
碘缺乏病
环境缺碘的原因(导致碘含量下降) |
|
碘的理化性质 |
以碘化物的形式存在 |
极溶于水(水解) |
|
极易蒸发(热) |
|
升华(光分解) |
|
环境因素 |
自然界:森林火灾、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 |
人为:水土流失、植被破坏 |
|
小结:碘含量分布呈现山区低于平原,平原低于沿海的趋势。 |
环境碘缺乏引起的疾病
环境碘缺乏引起的疾病 |
|
地方性甲状腺肿 |
成人 |
地方性克汀病 (呆小症) |
胎儿和幼儿 |
环境中缺碘使得孕妇缺碘,合成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致使胎儿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出生后产生的功能性疾病,如聋哑、智障等。 |
补碘是预防碘缺乏病的根本措施
为什么长期缺碘可以引起甲状腺肿大?
中枢(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 ➡ 甲状腺激素 ➡ 甲状腺激素+碘(元素) ➡ T3T4 的合成
【知识拓展】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长期缺碘可以引起T3、T4合成减少,对腺垂体TSH分泌的反馈抑制作用减弱,使TSH分泌增多。由于TSH的长期效应是刺激甲状腺腺细胞的增生,腺体增大。因此,长期缺碘导致TSH分泌增多,引起甲状腺肿大。
甲状腺激素缺乏的原因
简答题:甲状腺激素缺乏的原因 |
|
1 |
环境碘缺乏 |
2 |
甲状腺自身的疾病 炎症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
3 |
影响分泌合成的物质(化学物) 葡萄糖苷类物质可以抑制T3T4的合成 |
4 |
某些物质影响T3T4的释放 核辐射 |
5 |
蛋白质、维生素摄入不足 饮食不节、膳食不平衡 |
6 |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中枢(垂体)出现问题 |
7 |
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异常) |
如何预防碘缺乏产生的地方病
如何预防碘缺乏产生的地方病 |
|
1 |
病因预防 一方面宣传;一方面采取措施 |
2 |
临床前期预防 定期体检、监测人体甲状腺激素水平、环境监测 |
3 |
临床期预防 合理膳食、补碘、碘制剂、甲状腺干制剂 |
地方性氟中毒
主要特征:氟骨症与氟斑牙 |
|
氟骨症 |
指长期摄入过量氟化物引起氟中毒并累及骨组织的一种慢性侵袭性全身性骨病 |
氟斑牙 |
氟中毒累及牙齿称氟斑牙 |
适量氟(0.5~1.0ppm)有防龋作用,缺氟较易发生龋齿
(成人)人体每日氟的需要量2.4mg
氟斑牙的分型
选择题:缺损、着色、白垩样变 |
|
1 |
白垩型(牙釉面光泽改变) |
2 |
缺损型(釉面缺损) |
3 |
着色型(釉面着色) |
氟中毒的分型
氟中毒的分型 |
|
1 |
饮水型氟中毒 |
2 |
燃煤污染型氟中毒 |
3 |
饮茶型氟中毒(其中砖茶含氟量最高) |

职业与健康


职业性损害哪些过程产生影响
选择题:精神紧张 |
|
1 |
生产过程:原料,中间产物,产品。 |
2 |
劳动过程:精神紧张 |
3 |
劳动环境 |
职业性损害产生后果
职业性损害产生后果 |
|
1 |
职业病 |
2 |
与职业相关性疾病 |
3 |
工伤 |
职业病共10类115种。
什么是职业病
国家政府法律规定的在职业过程中造成的损伤损害。
职业病的特点
简答题:职业病的特点 |
|
1 |
病因明确 |
2 |
可检测的(病因大多数是可以检测的) |
3 |
人群发病率(具有一定的发病率) |
4 |
早期诊断,合理处理,预后较好 |
5 |
着重抓好第一级和第二级预防(大多数职业病尚缺乏特效治疗) |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
职业病诊断可由具备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或取得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师进行诊断,但职业病鉴定需由专门机构组织(至少3人以上)进行。

铅中毒


铅中毒接触史
铅中毒接触机会 |
|
工业性接触 |
急性铅中毒(成人表现不明显)、慢性铅中毒 |
生活性接触 |
急性铅中毒(儿童反应快)、慢性铅中毒 |
小结:当不同年龄的人铅中毒时,儿童中毒反应更快(明显),成人中毒反应较慢(不明显)。 |
铅中毒的病理及临床表现
铅中毒的病理及临床表现 |
||
中枢神经系统 |
神经细胞病变、神经干损伤(垂腕、足下垂)、神经末梢损伤(感觉异常)、植物神经损伤 |
|
消化系统 |
轻者 |
口臭、口腔异味(金属味) |
口腔味差者可在齿龈边缘见1mm蓝灰线,称为铅线 |
||
重者 |
消化道平滑肌痉挛 |
|
成人慢性腹痛与便秘、干便 |
||
儿童反复多次腹痛、稀便 |
||
造血系统 |
铅中毒 ➡ 正常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
循环系统 |
表现在微循环 ➡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痉挛 |
|
泌尿系统 |
肾小球和肾小管损害 ➡ 氨基酸尿、糖尿 |
生活中的铅接触举例
油漆、锡壶、爆米花、皮蛋、化妆品、玩具、不规范的金属制品、首饰、瓷器等。
铅中毒的预防
铅中毒的预防 |
||
第一级预防 |
病因预防 |
防止工业性接触和生活性接触 |
第二级预防 |
临床前期 |
防止环境接触;进行人为监测 |
第三级预防 |
临床期 |
驱铅治疗和对症治疗 |
铅中毒的治疗
选择题:铅中毒首选药物—依地酸二钠钙 |
|
1 |
驱铅治疗 依地酸二钠钙,1g静脉注射或加入25%葡萄糖液静脉滴注,每日一次,3~4天为一疗程,间隔3~4天重复用药。 |
2 |
对症治疗 一般治疗包括适当休息、合理营养、补充维生素等。 |

汞中毒


驱汞治疗
汞中毒的首选药物是二巯基丙磺钠或二巯丁二钠

苯中毒


苯中毒禁止使用(忌用)肾上腺素类药物
苯中毒引起的疾病——苯致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又称血癌)
苯中毒的病理及临床表现
苯中毒的病理及临床表现 |
|
神经系统 |
中枢 ➡ 中间兴奋期 ➡ 神经死亡 |
循环系统 |
毛细血管后括约肌痉挛 ➡ 血液淤积 ➡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
免疫系统 |
RNA突变、DNA突变 |

尘肺


一共13种尘肺
生产性粉尘的分类
生产性粉尘的分类 |
|
1 |
无机粉尘 |
2 |
有机粉尘 |
3 |
混合性粉尘 |
什么是尘肺
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一定浓度(🚫<5μm)的粉尘,可引起肺组织弥漫性纤维组织增生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即尘肺。
尘肺的病理变化
粉尘进入肺泡 ➡ 吞噬细胞吞噬作用 ➡ 分解成残渣 ➡ 产生大量有害物质 ➡ 激活纤维蛋白系统 ➡ 释放大量纤维蛋白 ➡ 最后形成:①结节 ②团块 ③析出蛋白(游离蛋白) ④弥漫性纤维化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禁止开采和使用石棉
石棉粉尘吸入肺内 ➡ 石棉肺 ➡ 并发症:胸膜瘤(恶性肿瘤) ➡ 无法治愈
防尘八字经验(八字方针)
简答题:革、水、密、风、护、管、教、查 |
|
1 |
革:技术革新 |
2 |
水:湿式作业 |
3 |
密:密封尘源 |
4 |
风:通风除尘 |
5 |
护:个人防护 |
6 |
管:加强管理 |
7 |
教:宣传教育 |
8 |
查:定期检查 |

密封线
经全国新媒体编辑委员会
2019年初审通过
BI XIU
新媒体小编标准实验教科书
预防医学
必修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七天神像):【预防医学】| 考试重点 | 第19章 人类环境与健康 | 第20章 生活环境与健康 | 第21章 生产环境与健康

原文链接:【预防医学】| 考试重点 | 第19章 人类环境与健康 | 第20章 生活环境与健康 | 第21章 生产环境与健康
悟空の小屋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没有任何评论,你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