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概论】| 课堂笔记 | 专业 | 层次 | 学号 | 姓名 | 考试时间




咳嗽与咳痰概念(了解)
是一种反射性防御动作,通过咳嗽可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气道内异物。
不利的一面:可使呼吸道内感染扩散,剧烈咳嗽可导致呼吸道出血,甚至诱发自发性气胸。
如长期、频繁、剧烈咳嗽影响工作、休息,引起呼吸肌疼痛,则属病理现象。
咳嗽的发病机制(了解)
呼吸道内分泌物或异物等 → 刺激呼吸道黏膜、肺泡、胸膜 → 通过迷走神经、舌咽神经、三叉神经的感觉纤维 → 延髓咳嗽中枢 经喉下神经、膈神经、脊神经 → 咽喉、声门、膈肌及其他呼吸肌收缩 → 咳嗽,将呼吸道内分泌物或异物排出。
咳嗽的常见病因(了解)
最常见的病因——呼吸道疾病 |
|
呼吸道疾病 |
咽喉炎、喉结核、喉癌等引起干咳,气管-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内膜结核及各种物理、化学、过敏因素对气管、支气管刺激,肺部细菌、结核菌、真菌、病毒、支原体或寄生虫感染以及肺部肿瘤均可引起咳嗽及咳痰。 |
胸膜疾病 |
胸膜炎、胸膜间皮瘤、气胸、胸腔穿刺等 |
心血管疾病 |
左心功能不全 → 肺瘀血与肺水肿 体循环静脉栓子脱落 → 肺栓塞 |
中枢神经因素 |
大脑皮质及延髓中枢受炎症、出血 生理情况下可随意咳嗽或抑制咳嗽 |
咳嗽的临床表现(重点)
【一】咳嗽的性质 |
||
干性咳嗽 |
咳嗽无痰或痰量甚少 |
见于急、慢性咽喉炎、喉癌、急性支气管炎初期、气管受压、支气管异物、胸膜疾病、二尖瓣狭窄、轻症肺结核等。 |
湿性咳嗽 |
咳嗽有痰液 |
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脓肿或空洞型肺结核等 |
咳嗽的临床表现(重点)
【二】咳嗽的时间 |
突发性咳嗽 |
见于吸入刺激性气体或异物、淋巴结或肿瘤压迫气管或支气管分叉处。 |
发作性咳嗽 |
见于百日咳、支气管内膜结核、以及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支气管哮喘。 |
夜间咳嗽 |
多见于肺结核、左心衰竭 |
长期慢性咳嗽 |
多见于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肺脓肿、肺结核等 |
咳嗽的临床表现(重点)
【三】咳嗽音色 |
|
咳嗽声音嘶哑 |
多见于声带的炎症或肿瘤压迫喉返神经等 |
金属音调咳嗽 |
见于纵隔肿瘤、主动脉瘤或支气管癌压迫气管 |
鸡鸣样咳嗽 |
见于百日咳、会厌和喉部疾患、气管受压 |
咳嗽声音低微或无力 |
见于严重肺气肿、声带麻痹及极度衰弱者 |
痰的性质、气味、量(重点)
痰的性质分为黏液性、浆液性、脓性、血性等 |
|
黏液性 |
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大叶性肺炎初期、慢支、肺结核等。 |
浆液性 |
肺水肿 |
脓性痰 |
化脓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 |
血性痰 |
呼吸道黏膜受侵害、损害毛细血管或血液渗入肺泡所致。 |
痰的性质、气味(重点)
痰的性质 |
|
白色粘液样痰 |
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
黄色脓痰 |
呼吸道化脓性感染,伴恶臭者提示厌氧菌感染。 |
血性痰 |
支扩、结核、肺癌等。 |
铁锈色或褐色痰 |
肺炎球菌肺炎(大叶性肺炎→铁锈色痰)、肺梗死。 |
黄脓色或翠绿色痰 |
绿脓杆菌感染。 |
大量粉红色泡沫液痰 |
肺水肿。 |
红褐色或巧克力色痰 |
见于阿米巴肺脓肿。 |
痰白粘稠、牵拉成丝、难以咳出 |
提示白色念珠菌感染 |
痰的量(重点)
支气管扩张、空洞型肺结核、肺脓肿等痰量常较多。支气管扩张与肺脓肿痰量多,往往为大量脓性臭痰(黄脓痰),将痰液放置于玻璃容器内痰液可出现分层现象:上层为泡沫,中层为浆液性或浆液脓性,下层为坏死组织。
咳嗽与咳痰的伴随症状(了解)
咳嗽与咳痰的伴随症状 |
|
1 |
咳嗽伴有发热:肺炎、肺结核。 |
2 |
咳嗽伴有胸痛:多见于肺炎、胸膜炎、支气管肺癌、自发性气胸等。 |
3 |
咳嗽伴有呼吸困难:见于喉水肿、喉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病、重症肺炎、肺结核、大量胸腔积液、气胸及肺淤血、肺水肿等。 |
4 |
咳嗽伴大量脓痰:见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 |
5 |
咳嗽伴咯血:常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肺脓肿、二尖瓣狭窄等。 |
6 |
咳嗽伴持状指:主要见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脓胸、支气管肺癌等。 |
7 |
咳嗽有哮鸣音:见于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 |



呼吸困难的概念(了解)
呼吸困难 |
||
主观上 |
感到空气不足 |
→ 呼吸费力 |
客观上 |
表现呼吸费力 |
重者鼻翼煽动,张口耸肩 紫绀 端坐呼吸 辅助呼吸肌参与活动 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改变 |
病因、发生机制与临床表现(重点)
肺源性呼吸困难【吸气性】 |
||
病因 |
喉部疾病,如急性喉炎、喉水肿、喉癌、会厌炎等; 气管疾病,如气管肿瘤、气管异物、气管受压等 |
|
发生机制 |
喉、气管、大支气管炎症、水肿、痉挛、肿瘤或异物等 |
→ 狭窄与阻塞 |
临床表现 |
“三凹征” 吸气时→ |
①胸骨上窝 ②锁骨上窝 ③肋间隙 明显凹陷 |
伴有干咳及高调吸气性喉鸣 |
病因、发生机制与临床表现(重点)
肺源性呼吸困难【呼气性】 |
||
病因 |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 |
|
发生机制 |
肺泡弹性减弱 |
|
小支气管狭窄或阻塞 |
||
临床表现 |
呼气延长、费力 |
|
呼气性哮鸣音 |
病因、发生机制与临床表现(重点)
肺源性呼吸困难【混合性】 |
||
病因 |
重症肺炎、重症肺结核 |
|
大面积肺不张 |
||
大量胸腔积液、气胸 |
||
广泛性肺纤维化等 |
||
发生机制 |
肺部广泛性病变→ |
使呼吸面积减少 ↓ 换气功能障碍 |
|
||
临床表现 |
吸气与呼气均费力 |
呼吸频率增快 |
呼吸变浅 |
||
常伴有呼吸音异常(减弱或消失) |
||
可有病理性呼吸音 |
病因、发生机制与临床表现(重点)
心源性呼吸困难【左心衰竭】 |
||
发生机制 |
肺淤血,肺泡张力增高、肺泡弹性减退 ↓ 肺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功能障碍 |
|
临床表现 |
劳力性呼吸困难 |
|
端坐呼吸 |
||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
||
心原性哮喘 |
病因、发生机制与临床表现(重点)
心源性呼吸困难【右心衰竭】 |
||
发生机制 |
右心房与上腔静脉压力感受器受刺激 ↓ 反射性地兴奋呼吸中枢 |
|
血氧含量减少 → |
酸性代谢产物增多 |
|
淤血性肝肿大、胸水和腹水 |
→ 呼吸运动受限 |
心源性呼吸困难的原因
主要见于慢性肺心病、心包炎等
中毒性呼吸困难(了解)
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了解)
血液性呼吸困难(了解)
呼吸困难伴随症状(了解)
呼吸困难伴随症状 |
|
1 |
发作性呼吸困难伴有哮鸣音:见于支气管哮喘、心源性哮喘;骤然发生的严重呼吸困难,见于急性喉水肿、气管异物、自发性气胸等。 |
2 |
伴一侧胸痛:见于大叶性肺炎、胸膜炎、肺梗塞、自发性气胸、肺癌、急性心肌梗塞等。 |
3 |
伴发热:见于肺炎、肺脓肿、胸膜炎、急性心包炎等。 |
4 |
伴咳嗽咳痰: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症等。 |
5 |
伴大量泡沫样痰:见于急性左心衰和有机磷中毒。 |
6 |
伴昏迷见于脑出血、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肺性脑病、急性中毒等。 |
心源性呼吸困难与肺源性呼吸困难的鉴别(重点)
|
心源性呼吸困难 |
肺源性呼吸困难 |
病因 |
左心衰竭 |
呼吸系统疾病 |
临床 表现 |
劳力性呼吸困难 |
吸气性:“三凹征” |
端坐呼吸 |
呼气性:呼气费力、延长 |
|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
混合性:吸气、呼气均费力 |
|
咯粉红色泡沫痰 |
伴呼吸频率加快 |



症状与体征的概念(了解)
广义的症状、体征 |
|
症状 |
主观感受的感觉 |
客观病态的改变 |
|
体征 |
客观检查到的异常改变 |
发热的定义(了解)
在某种情况下,体温中枢兴奋、功能紊乱,使产热增多、散热减少,致使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即为发热。
体温的调节(了解)
体温的调节 |
|
体温调节中枢 |
下丘脑 |
神经-体液的调节 |
甲状腺素、肾上腺素 |
产热 = 散热 |
动态平衡 |
正常体温(了解)
个体之间的正常体温略有差异 |
||
腋测法 |
36-37℃ |
水银体温计 电子体温计 |
口测法 |
36.3-37.2℃ |
|
肛测法 |
36.5-37.7℃ |
婴幼儿、神志不清者 |
耳测法 |
|
婴幼儿 |
额测法 |
|
体温筛查 |
※生理变异:波动范围 <1℃/24小时
T下午 > T早晨 |
|
生理性偏高 |
剧烈运动、劳动或进餐后 |
月经前、妊娠期 |
|
高温环境下 |
|
生理性偏低 |
代谢率降低时(老年) |
发生机制(了解)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病因与分类(重点)
※临床表现(重点)
※ 发热的分度:以口腔温度为标准 |
|
低热 |
37.3~38℃ |
中等度热 |
38.1~39℃ |
高热 |
39.1~41℃ |
超高热 |
41℃以上 |
※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重点)
※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 |
||
骤 升 型 ↑ |
体温上升期:产热 > 散热 |
缓 升 型 ↑ |
高热期:在较高水平保持相对平衡 |
||
↓ 骤 降 |
体温下降期:产热 < 散热 |
↓ 渐 降 |
※热型及临床表现(重点)






※注意
热型 |
|
1 |
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 特征性的热型变得不典型或呈不规则热 |
2 |
热型与个体反应的强弱有关(老年人) |
发热伴随症状(了解)





水肿的概念(了解)
是指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
可分为全身性与局部性。
一般不包括内脏器官局部水肿,如脑水肿、肺水肿。
全身性水肿、局部水肿和积液
全身性水肿 |
局部性水肿 |
积液 |
当液体在体内组织间隙呈弥漫性分布时呈全身性水肿 |
液体积聚在局部组织间隙时呈局部水肿 |
发生于体腔内称积液 |
常为凹陷性,对称性,一般以下垂部位最明显 |
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 |
如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心包积液。 |
水肿的发生机制(了解)

水肿的发生机制 |
||
毛细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 |
毛细血管滤过压升高 |
|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
||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 |
||
钠水 潴留 |
|
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 |
肾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增加 |
||
淋巴回流受阻 |
|
各种原因导致血栓等,多产生局部性水肿 |
水肿的分类(重点)
分类 |
||
全 身 性 水 肿 |
心源性水肿 |
|
肾源性水肿 |
|
|
肝源性水肿 |
患者常伴有黄疸、肝大、脾大、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等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体征。 |
|
营养不良性水肿 |
特点:水肿发生前常有消瘦、体重减轻等表现 |
|
其它原因 |
黏液性水肿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药物性水肿 特发性水肿 其他 |
|
局 部 性 水 肿 |
常见于局部静脉、淋巴回流受阻或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 |
血栓性静脉炎 丝虫病致橡皮腿 局部炎症 创伤或过敏 |
病因与临床表现(重点)
心源性水肿 |
||
病因 |
右心衰 |
|
特点 |
水肿为对称性、凹陷性。 |
|
首先出现于身体下垂部位 |
能起床者 → 最早出现在踝内侧,行走活动明显,休息后减轻或消失。 |
|
卧床者 → 以腰骶部为明显 |
||
颜面部一般不肿 |
||
还可有颈静脉怒张、肝大、静脉压升高 |
||
严重时出现胸水、腹水等右心衰表现。 |
病因与临床表现(重点)
肾源性水肿 |
||
病因 |
各型肾炎及肾病 |
|
特点 |
早期晨起有眼睑与颜面水肿 |
以后发展为全身水肿 |
肾病综合症时为重度水肿 |
||
常有尿常规改变、高血压、肾功能损害。 |
病因与临床表现(重点)
肝源性水肿 |
||
病因 |
失代偿期肝硬化 |
主要表现为腹水 |
特点 |
首先出现于踝部水肿 |
逐渐向上蔓延 |
而头面部、上肢常无水肿。 |
||
患者常伴有黄疸、肝大、脾大、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等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体征。 |
病因与临床表现(重点)
营养不良性水肿 |
||
病因 |
由于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营养缺乏、蛋白丢失性胃肠病、重度烧伤等所致低蛋白血症或维生素B1缺乏,可产生水肿。 |
|
特点 |
水肿发生前常有消瘦、体重减轻等表现。 |
皮下脂肪减少所致组织松弛,组织压降低,加重了水肿液的潴留。 |
水肿常从足部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 |
心源性水肿和肾源性水肿的鉴别(重点)
鉴别 点 |
肾源性水肿 |
心源性水肿 |
开始 部位 |
从眼睑、颜面开始而延及全身 |
从足部开始,向上延及全身 |
发展 快慢 |
迅速 |
缓慢 |
水肿 性质 |
软而移动性大 |
比较坚实,移动性较小 |
伴随 症状 |
高血压、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尿检改变、肾功能异常 |
心脏增大、心脏杂音、肝大、静脉压升高等 |
水肿的伴随症状(了解)
水肿伴随症状 |
|
1 |
水肿伴有肝大:心源性、肝源性、营养不良性,而同时有颈静脉怒张者为心源性。 |
2 |
水肿伴重度蛋白尿则为肾源性,而轻度蛋白尿者也可为心源性。 |
3 |
水肿伴呼吸困难、发绀:心脏病、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
4 |
水肿与月经周期有明显关系者为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
5 |
水肿伴消瘦、体重减轻:营养不良。 |



呕血、咯(ka)血和便血的概念(重点)
概念 |
|
呕血 |
上消化道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
咯血 |
鼻腔、口腔、咽部等部位出血 |
便血 |
消化道出血,血液由肛门排出。 |
上消化道 |
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等 |
呕血与便血
呕血与便血都是属于消化道出血的症状
上消化道出血一般表现为呕血和(或)便血
下消化道出血一般表现为便血
呕血的病因(重点)
呕血的病因 |
总结 |
|
食管疾病 |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 食管炎 食管癌 食管异物 食管贲门粘膜撕裂 |
以消化性溃疡最常见 |
胃与十二指肠疾病 |
消化性溃疡 慢性胃炎 胃癌 急性胃粘膜病变 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 应激(大面积手术/烧伤) |
|
肝、胆疾病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肝癌、肝脓肿 胆囊与胆管结石、胆道蛔虫 |
其次为食管和(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
胰腺疾病 |
急性胰腺炎合并脓肿或囊肿 胰腺癌 |
|
急性传染病 |
流行性出血热 钩端螺旋体病 重症肝炎等 |
|
血液病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凝血机制障碍 过敏性紫癜 白血病 血友病等 |
急性胃粘膜病变 |
其他 |
尿毒症 血管瘤 抗凝剂治疗过量 |
再次为胃癌 |
呕血的临床表现(重点)
呕血的临床表现 |
||
呕血与黑便 |
出血量多 胃内停留时间短 出血部位于食管 |
血色鲜红或暗红色 |
出血量较少 胃内停留时间长 |
咖啡渣样棕褐色 |
|
失血性循环障碍 |
影响因素 → |
出血量 出血速度 |
发热 |
||
血象 |
||
氮质血症 |
呕血的伴随症状(了解)
呕血伴随症状 |
|||
1 |
伴 上 腹 痛 |
慢性反复发作 |
消化性溃疡 |
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与节律性 |
|||
中老年人 |
警惕胃癌 |
||
慢性上腹痛 |
|||
疼痛无明显规律性 |
|||
有厌食及消瘦 |
|||
2 |
伴 肝 脾 大 |
蜘蛛痣、肝掌 |
肝硬化门脉高压 |
腹壁静脉怒张或有腹水 |
|||
化验有肝功能障碍 |
|||
肝区疼痛 |
肝癌 |
||
肝肿大、质地坚硬 |
|||
表面凹凸不平或有结节 |
|||
化验甲胎蛋白(AFP)阳性 |
|||
3 |
伴皮肤粘膜出血 |
||
4 |
伴 黄 疸 |
黄疸、寒战、发热 |
胆系疾病 |
右上腹绞痛 |
|||
黄疸、发热 |
某些传染病 如钩端螺旋体病等 |
||
全身皮肤粘膜有出血倾向 |
|||
5 |
伴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
便血的病因
便血的病因 |
|
直肠与肛管疾病 |
直肠癌、直肠息肉、直肠炎 |
痔、肛裂、肛瘘 |
|
直肠肛管损伤等 |
|
结肠疾病 |
结肠癌、结肠息肉 |
急性细菌性痢疾 |
|
阿米巴痢疾 |
|
溃疡性结肠炎等 |
|
小肠疾病 |
肠结核、伤寒 |
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 |
|
小肠肿瘤 |
|
肠套叠等 |
呕血的临床表现 |
||
血便的颜色 |
下消化道出血量多 |
鲜红色 |
肠道内停留时间长 |
暗红色 |
|
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 |
黑色或柏油样 |
|
血与便 |
混合均匀 |
上消化道、小肠出血 |
混合不均匀 |
下消化道出血 |
|
鲜血附于粪便表面 |
提示肛门或肛管疾病,如痔、肛裂或直肠肿瘤 |
|
便后有鲜血滴出 |
||
鉴别 |
食用动物血、肝等 |
也可以出现黑便。 通过隐血试验筛查是否患有疾病(阳性/阴性) |
口腔、鼻、咽、支气管、肺等部位出血咽下 |
||
口服某些中草药、铁剂、铋剂、炭粉等 |
||
典型的粪便 |
阿米巴痢疾 |
暗红色果酱样脓血便 |
细菌性痢疾 |
粘液脓血便 |
|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
洗肉水样血便并伴有特殊腥臭味 |
便血的伴随症状
便血伴随症状 |
||||
1 |
伴 腹 痛 |
规 律 者 |
消化性溃疡 |
饭后痛 →胃溃疡 |
夜间/空腹痛 →十二指肠溃疡 |
||||
上腹绞痛 黄疸 |
→ 胆囊/胆管出血 |
|||
2 |
伴里急后重:细菌性痢疾、直肠炎、直肠癌等 |
|||
3 |
伴腹部肿块:结肠癌、肠结核、肠套叠等 |
|||
4 |
伴发热:钩体病、肿瘤等 |
|||
5 |
伴皮肤粘膜出血:血液病、急性感染性疾病 |



若大便次数增多,超出原有的习惯频率,粪质稀薄或水样,容量增多,或含较多脂肪、粘液、脓血,称为腹泻。
正常便量、排便次数
正常次数 |
便量 |
|
每周3次 |
150~200克 |
|
每日3次 |
水分<85% |

便秘的概念
便秘是指7天内排便次数少于2~3次,粪便干结伴排便困难
腹泻的分类及病因
腹泻的分类 |
病因 |
||
急 性 腹 泻 |
病 程 小 于 两 个 月 |
急性 肠道 疾病 |
细菌性食物中毒:沙门菌、金葡菌等 |
急性肠道感染:霍乱弧菌、菌痢 |
|||
急性寄生虫感染:阿米巴、血吸虫 |
|||
急性 中毒 |
植物类中毒:发芽马铃薯 |
||
动物类中毒:河豚鱼、鱼胆 |
|||
化学毒剂中毒:有机磷、砷 |
|||
药物毒性反应:泻剂、洋地黄类 |
|||
全身性疾病 |
急性全身性感染 |
||
甲状腺危象 |
|||
尿毒症 |
|||
过敏性紫癜 |
|||
变态反应性肠炎 |
|||
慢 性 腹 泻 |
病 程 大 于 两 个 月 |
感染 |
志贺菌属、溶组织阿米巴、血吸虫、蛔虫、结核 |
肠道肿瘤 |
|||
炎症性肠病 |
|||
其他 肠病 |
结肠息肉、结肠憩室、结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放射性肠炎 |
||
小肠 吸收 不良 |
小肠粘膜病变、菌群失调 |
||
肝胆、胰疾病 |
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胰腺炎 |
||
全身性疾病 |
糖尿病、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毒症、SLE |
||
药物 |
洋地黄、抗生素、抗肿瘤药物 |
||
功能性腹泻 |
IBS |
腹泻的临床表现
腹泻的临床表现 |
|
急性腹泻 |
起病骤然,排便次数达10次以上,量多而稀薄。伴有肠鸣音活跃、肠绞痛伴里急后重 |
大量腹泻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与代谢性酸中毒 |
|
慢性腹泻 |
起病缓慢、排便次数多。长期腹写可导致营养障碍、维生素缺乏、体重减轻、营养不良性水肿 |
便秘的病因及机制
原发性便秘 |
继发性便秘 |
进食量少或缺乏纤维素 |
结肠肿瘤、肠梗阻、肠粘连 |
精神因素、工作紧张 |
腹腔及盆腔内肿瘤压迫 |
结肠运动功能障碍 |
病变引起肛门括约肌痉挛 |
腹肌、盆肌张力不足,动力缺乏 |
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尿毒症 |
结肠冗长 |
药物影响 |
便秘的临床表现
便秘伴随症状 |
|||
1 |
排便障碍 |
自然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少,并逐渐加重 |
|
粪便干硬,排除困难 |
|||
2 |
局部及全身变化 |
停留 时间 过长 |
肠道内腹胀及下腹部疼痛 |
直肠内有下坠感、排便不尽感 |
|||
粪便 坚硬 |
引起肛门疼痛或肛裂 |
||
便秘导致痔疮 |



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 |
||
视诊 |
||
触诊 |
浅部触诊法 |
|
深部触诊法 |
深部滑行触诊法 |
|
双手触诊法 |
||
深压触诊法 |
||
冲击触诊法 |
||
叩诊 |
叩诊法 |
间接叩诊法 |
直接叩诊法 |
||
叩诊音 |
实音、浊音、清音、过清音、鼓音 |
|
听诊 |
直接停诊法 |
|
间接听诊法 |
听诊器 |
|
嗅诊 |
痰液气味:腐败、臭味 → 厌氧菌感染 |
|
呼吸气味:刺激性蒜味 → 有机磷杀虫剂中毒 |
||
呼吸气味:烂苹果味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一般检查
一般检查以视诊为主,生命体征检查要借助检查工具 |
|
1 |
性别与年龄 |
2 |
发育与体型 |
3 |
营养状态(良好、不良和中等) |
4 |
意识形态(嗜睡、昏睡、昏迷、意识模糊和谵妄) |
5 |
面容与表情 |
6 |
体位(自主体位、被动体位和强迫体位) |
7 |
姿势 |
8 |
步态 |
9 |
生命体征 |
面容与表情
常见异常面容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
||
急性面容 |
面色潮红,兴奋不安 |
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肺炎、疟疾 |
贫血面容 |
面色苍白,唇舌色淡 |
贫血 |
肝病面容 |
面色晦暗,褐色素沉着 |
慢性肝脏疾病 |
肾病面容 |
面色苍白,眼睑、颜面水肿 |
慢性肾脏疾病 |
甲亢面容 |
面容惊愕,眼球突出,烦躁易怒 |
甲状腺功能亢进 |
满月面容 |
面圆如满月,皮肤发红,常伴有痤疮和胡须生长 |
Cushing综合征及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者 |
二尖瓣面容 |
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轻度发绀 |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 |
体位
常见强迫体位及临床意义 |
|
强迫坐位 |
心、肺功能不全 |
辗转体位 |
胆石症、胆道蛔虫、肾绞痛等 |
姿势
常见姿势异常与临床意义 |
|
躯干制动或弯曲、捧腹而行 |
胃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痉挛所指的腹痛 |
头前倾、面略向上、姿势僵硬、双肩悬挂状伴有缓慢的震颤 |
帕金森 |
步态
常见异常步态及临床意义 |
|
蹒跚步态 |
佝偻病、大骨节病 |
醉酒步态 |
小脑疾病、乙醇中毒 |
共济失调步态 |
脊髓病变 |
慌张步态 |
帕金森病 |
跨阈步态 |
腓总神经麻痹 |
剪刀步态 |
脑性瘫痪与截瘫 |
生命特征
生命体征是评价生命活动存在与否及其质量的重要指标,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是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皮肤
过敏性紫癜
蜘蛛痣与肝掌 → 急慢性肝炎肝硬化
头部检查(鼻)
四对鼻窦 |
|
上颌窦 |
额窦 |
筛窦 |
蝶窦 |
头部检查(口)
扁桃体肿大(分度) |
|
Ⅰ度 |
不超过咽腭弓者 |
Ⅱ度 |
超过咽腭弓者 |
Ⅲ度 |
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者 |
颈部检查(甲状腺)
甲状腺肿大(分度) |
|
Ⅰ度 |
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者 |
Ⅱ度 |
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者 |
Ⅲ度 |
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者 |
胸部检查(胸部体表标志)
胸部的体表标志 |
|
骨骼标志 |
胸骨上切迹、胸骨角、肩胛下角 |
线性标志 |
前正中线、锁骨中线、腋前线、腋中线、腋后线、肩胛线和后正中线 |
自然陷窝 |
锁骨上窝、锁骨下窝、胸骨上窝、腋窝 |
胸廓畸形及临床意义 |
|
扁平胸 |
肺结核 |
桶状胸 |
肺气肿 |
佝偻病胸 |
漏斗胸 |
鸡胸 |
乳房(触诊):依次按外上、外下、内下、内上4个象限的顺序,由浅入深地进行触诊。
肺与胸部检查
肺和胸部检查 |
||
视诊 |
呼吸运动 |
男性和儿童以腹式呼吸为主 |
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 |
||
呼吸频率 |
16-18次/分 |
|
呼吸节律 |
潮式呼吸 |
|
间停呼吸 |
||
触诊 |
胸部扩张度 |
|
语音震颤 |
||
胸部摩擦感 |
||
叩诊 |
叩诊方法 |
直接/间接 |
叩诊音分类 |
||
肺界叩诊 |
||
听诊 |
正常呼吸音 |
|
啰音 |

2019年初审通过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七天神像):【临床医学概论】| 课堂笔记 | 专业 | 层次 | 学号 | 姓名 | 考试时间

原文链接:【临床医学概论】| 课堂笔记 | 专业 | 层次 | 学号 | 姓名 | 考试时间
悟空の小屋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没有任何评论,你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