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考试 第6章至第15章【速成版秘籍】

病
理
飞速提升



01


动脉粥样硬化的概念及危险因素
概念:
危险因素:
1)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等。
2)高脂血症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3)脂蛋白可以分为5种,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密切相关的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LDL)。相反,高密度脂蛋白(HDL)具有较强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发病的作用。


02


泡沫细胞的来源
①单核巨噬细胞 ②平滑肌细胞


03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分期
1)脂纹期
2)纤维斑块期
3)粥样斑块期


04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
1)脂纹期
肉眼:病灶位于动脉内膜面,可见黄色斑点和黄色条纹,常位于血管分支开口处。
镜下:内膜下有大量泡沫细胞聚集,少量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
2)纤维斑块期
肉眼:动脉内膜面出现明显隆起的灰黄色、瓷白色斑块
镜下:典型病变主要有3个部分:①纤维帽 ②脂质区 ③基底部
3)粥样斑块期(粥样斑块亦称粥瘤)
肉眼:动脉内膜面出现明显隆起的灰黄色斑块
镜下:可见纤维帽玻璃样变、胆固醇结晶及钙化,坏死物底部及周边可见肉芽组织、少量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外膜可见毛细血管新生、结缔组织增生及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4)复合病变


05


复合病变


06


重要器官的动脉粥样硬化
(1)主动脉粥样硬化:
病变多见主动脉后壁和其分支开口处,以腹主动脉最重,胸主动脉次之,升主动脉最轻。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好发部位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最多,其后是右主干,左主干或左旋支、后降支。
(3)颈动脉及脑动脉粥样硬化:
常见于颈内动脉起始部、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和Willis环
(4)四肢动脉粥样硬化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较上肢多见。当动脉管腔完全阻塞,侧支循环又不能建立时,可引起局部的缺血性梗死,甚至发展为干性坏疽。


07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概念:
临床表现:


08


心绞痛
(1)概念:
(2)分类:
(3)临床表现:


09


心肌梗死
(1)概念:
(2)病因:
(3)类型:
①区域性心肌梗死(亦称透壁性心肌梗死)
②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4)常见部位:


10


心肌梗死的并发症


11


高血压,向心性心脏肥大
(1)高血压的概念:
(2)高血压的分类:
①症状性高血压(或继发性高血压),占5%~10%
②原发性高血压(或高血压病),占90%~95%
(3)原发性高血压的概念:
(4)高血压病的分类:
①良性高血压病(缓进型高血压病)
②恶性高血压病(急进型高血压病)
(5)向心性心脏肥大的概念:


12


原发性高血压的分期
基本病变:全身细小动脉间歇性痉挛


13


原发性高血压肾脏的病变
表现为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或细动脉性肾硬化
肉眼:


14


原发性高血压脑的病变


15


原发性高血压的心脏病变
(1)长期慢性高血压可引起心脏病变,称为高血压性心脏病
(2)临床上:


16


恶性高血压病
(1)也称急进型高血压病,较少见,该病多见于青壮年。
(2)病理变化:主要累及脑和肾
①增生性小动脉炎(呈同心层状增厚、如洋葱皮样)
②坏死性细动脉炎


17


大叶性肺炎
细菌性肺炎分为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
(1)概念:
(2)病理变化:
多见于左肺或右肺下叶,主要特点是急性纤维素性炎。
病理分期:
-
充血水肿期 -
红色肝样变期 -
灰色肝样变期 -
溶解消散期
(3)并发症:


18


简述红色肝样变期和灰色肝样变期的光镜下病理变化的不同点
(1)红色肝变期
镜下:
肺泡壁毛细血管处于扩张、充血状态。
肺泡腔内含有大量红细胞、一定量的纤维素及其间夹杂的少量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2)灰色肝变期
镜下:
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成贫血状态。
肺泡腔内以纤维素为主,含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极少量的红细胞。


19


小叶性肺炎
(2)病理变化:
镜下:
(3)临床与病理联系:
-
咳嗽、咳痰 — 支气管炎性渗出物
-
支气管通气障碍 — 紫绀
-
炎性渗出物 — 听诊可闻湿啰音
-
X线 — 散在灶状阴影
(4)并发症:


2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组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的统称。
(1)共同特点:
肺实质和小气道受损、导致慢性气道阻塞、呼吸阻力增加和肺功能不全
(2)主要包括;


21


慢性支气管炎
(1)概念:
(2)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①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或伴喘息及反复发作的过程为特征。
②诊断标准:患者每年咳嗽、咳痰3个月以上,持续2年或更长时间。
(3)病理变化:
(4)并发症:最常见的是肺气肿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22


肺气肿
(1)概念:
(2)类型:
1)肺泡性肺气肿
2)间质性肺气肿
3)其他类型肺气肿
肺气肿患者特有的体征——“桶状胸”


23


肺癌
肺癌的组织学类型:8个基本类型(※前3个)
①鳞状细胞癌(最常见)②腺癌(女性常见)
③小细胞癌(最恶劣愈后最差,对放化疗敏感)
④大细胞癌 ⑤腺鳞癌 ⑥肉瘤样癌 ⑦类癌 ⑧唾液腺癌


24


慢性胃炎的分类


25


A型和B型萎缩性胃炎的区别
A型 | B型 | |
病因和发病机制 | 自身免疫 | HP感染 |
病变部位 |
胃体部或胃底部弥漫性分布 |
胃窦部多灶性分布 |
抗内因子抗体 抗壁细胞抗体 |
阳性 |
阴性 |
血清促胃液素 水平 |
高 |
低 |
胃粘膜内 G细胞增生 |
有 |
无 |
血清中自身抗体 |
阳性(>90%) |
无 |
胃酸分泌 | 明显降低 | 中度降低或正常 |
血清维生素B12
水平 |
降低 | 正常 |
恶性贫血 | 常有 | 无 |
伴发消化性溃疡 | 无 | 高 |


26


慢性萎缩性胃炎


27


消化性溃疡的病理变化
肉眼:
镜下:


28


①周期性上腹部疼痛、反酸、嗳气及上腹部饱胀感
②胃溃疡的疼痛出现在饭后0.5~2小时
③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多出现在午夜或饥饿之时


29


消化性溃疡的结局和并发症(简答)
结局:
并发症:


30


病毒性肝炎
现已知的病毒性肝炎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及庚型6种。其中乙型肝炎较多见,肝炎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肝炎的原因。
基本病理变化:
1)肝细胞变性
①点状坏死
②碎片状坏死
③桥接坏死
④大片坏死


31


肝硬化
概念:
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和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
门脉性肝硬化、坏死后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


32


假小叶的概念及病理变化
概念:
病理变化:
①假小叶中有变性、坏死和再生的肝细胞
②假小叶周围包绕的纤维间隔较薄,宽度一致
③炎细胞浸润(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④小胆管增生
⑤中央静脉缺如、偏位或有2个以上


33


门静脉压力增高的临床表现
①慢性淤血性脾大
②胃肠淤血、水肿
③腹水
④侧支循环形成(3种)


34


肝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
①白蛋白合成障碍
②出血倾向
③黄疸
④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eg:蜘蛛痣、肝掌)
⑤肝性脑病(肝昏迷)


35


试述门脉性肝硬化的临床表现
(一)门静脉高压症


36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
肿瘤 | 组织学类型 | 病理变化 |
食管癌 | 鳞状细胞癌 |
|
胃癌 | 腺癌 |
|
大肠癌 | 腺癌 |
|
原发性 肝癌 |
单个结节直径小于3cm 晚期肝癌肉眼形态: ①巨块型 ②结节型 ③弥漫型 |


37


良、恶性胃溃疡溃疡的肉眼形态区别
良性溃疡
(胃溃疡) |
恶性溃疡
(溃疡型胃癌) |
|
外形 | 圆形或椭圆形 | 不整齐,皿状或火山口状 |
大小 | 直径一般小于2cm | 直径一般大于2cm |
深度 | 较深 | 较浅 |
边缘 | 整齐不隆起 | 不整齐,隆起 |
底部 | 较平坦 | 凹凸不平,有坏死,出血 |
周围
粘膜 |
皱襞向溃疡集中 | 黏膜皱襞中断,呈结节状肥厚 |


38


肾病综合征(三高一低)


39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 概念 |
|
|
病理变化 | 肉眼 | 大红肾 蚤咬肾 |
|
光镜 |
|
40 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病变特征
病因/临床病理联系
新月体性
肾小球肾炎肾小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
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
膜性肾小球病
肾病综合征
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
IgA肾病
IgA沉积于肾小球系膜
肾盂炎
化脓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炎症
①常见致病菌:大肠杆菌
②上行性感染为主要的感染途径
41 结核病概述及其病因、发病机制
(1)概念: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其本质为慢性肉芽肿性炎症。
(2)病因、发病机制: 结核病的病原菌是结核分枝杆菌,对人致病的主要类型是人型和牛型
(3)主要转播途径有: 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伤口(其中呼吸道是最常见的)
(4)取决因素: 感染细菌的数量及其毒力大小和机体的反应性(包括免疫反应和变态反应)
42 结核病基本病变与机体的免疫状态
病变
机体状态
结核分枝
杆菌病理
特征
免疫力
变态
反应菌量
毒力
渗出
为主低
较强
多
强
浆液性炎
增生
为主较强
较弱
少
较低
结核结节
坏死
为主低
强
多
强
干酪样
坏死
43 结核结节的组成成分
①结节中央有干酪样坏死,周围有上皮样细胞 ③淋巴细胞 ④成纤维细胞
②郎汉斯巨细胞
44 结核病的结局
(1)转向愈合 ①吸收、消散:为渗出性病变主要愈合方式 (2)转向恶化 ①浸润进展 ②溶解播散
②纤维化、包裹及钙化:增生性病变愈合方式
45 原发性肺结核和继发性肺结核的区别
(3部分) 肺的原发病灶 淋巴管炎 新旧病灶交替; 较局限 近胸膜处 血道为主 至肺内为主
46 继发性肺结核的病理类型
①局灶型肺结核(非活动性肺结核) ②浸润型肺结核(活动性肺结核) ③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开放性愈合) ④干酪样肺炎 ⑤结核球 ⑥结核性胸膜炎
原发性肺结核
继发性肺结核
结核杆菌感染
初次
再次
发病人群
儿童
成人
对结核杆菌的免疫力或过敏性
无
有
病理特征
病变多样;
起始病灶
肺上叶下部,肺下叶上部
肺尖部
主要播散途径
淋巴道或
支气管播散
病程
短,大多自愈
长,需治疗
1
END
1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七天神像):病理学考试 第6章至第15章【速成版秘籍】

原文链接:病理学考试 第6章至第15章【速成版秘籍】
悟空の小屋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没有任何评论,你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