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语文
必背篇目:
《蒹葭》《登楼赋》《虞美人》
(1)反压迫、反剥削的诗篇。
(2)反映徭役、兵役痛苦的诗篇。
(3)反映爱情和婚姻问题的诗篇。
(4)反映劳动生活和爱国思想的诗篇。
(1)《新青年》(第一卷原名《青年杂志》
主编陈独秀)1915年9月创刊于上海。
(2)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3)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三大主义”。
(1)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必须负起“补阙时政”、“泄导人性”的政治革命。
(2)诗歌必须如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大胆的干预生活。
(3)强调风、雅、比、兴,反对形式主义诗风。
(4)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主张形式为内容服务。
贡献:
(一)创立了中国的现实主义现代诗派,从社会生活出发,从现实出发。现实主义构成了他诗歌的基调和主导倾向。
1、“以诗为词”,突破了“词为艳科”的局限,大大地扩大了词的题材。
2、诗句、文句、赋句均入词,打破了过去“炼婉约词句”的艺术传统。
3、打破过于严格的音律束缚,其次已不再是音乐的附属。是一种新诗体。
4、苏词意境丰富多彩,或雄奇壮美,或旷达开阔,也有清新婉丽者。
5、苏轼是豪放词的标志,一反婉约派脉脉柔情的常态。
1、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
2、不假雕饰、形象生动、用情真挚。
3、善于运用白描手法,表达人物的情态和心理,于平淡中见新奇。
4、善于借助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难以言状的心理活动化成具体可感的形象,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
5、语言朴素生动,耐人寻味,达到直白通俗与形象精炼统一的完善境界。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七天神像):大学语文-简答论述真题
还没有任何评论,你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