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状态】系统默认字体大小为“标准”,效果最佳。
【更改警告】手机端 | 更改微信字体过大(超过“标准”),部分内容将会被遮挡。
【更改字体大小的途径】手机端
①点击右上角“•••” → “调整字体” → “标准”
②“设置” → “通用” → “字体大小” → “标准”
线上:公众号内在线答题。系统支持手动选择【普通模式】或【深色模式】
线下:
电脑端 | 使用WPS或office编辑排版,打印纸质版
手机端 | 点击右上角“•••” → “更多打开方式” → “保存到腾讯文档” 进入小程序(首次使用先关注“腾讯文档”小程序),编辑排版后,点击右上角“导出为word”并下载文件,即可打印纸质版
答题要点:
(1)单纯扩散
(2)易化扩散
(3)原发性主动转运
(4)继发性主动转运
(5)出胞与入胞作用
答题要点:
【局部电位】是指组织细胞受到阈下刺激作用时,引起的微小的膜去极化电位波动。
【特点】
①不是“全或无”的
②呈电紧张性扩布
③可以总和
答题要点:
【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组织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爆发的一次迅速、可逆、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特点】
①“全或无”
②不衰减传导
③脉冲式发放
答题要点:
运动神经末梢动作电位 → Ca2+ 进入接头前膜 → 释放乙酰胆碱 → 接头间隙 → ACh 与终板膜受体结合 → 终板膜对Na+ 、K+ ,尤其Na+ 通透性增高 → 产生终板电位 → 总和、扩布 → 邻近肌膜细胞去极达阈电位水平 → 爆发动作电位。
何谓血浆晶体渗透压及胶体渗透压?它们各有何生理意义?
答题要点:
【血浆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的低分子晶体物质,如无机离子、尿素、葡萄糖等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蛋白类高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胶体渗透压。
【生理意义】
①血浆晶体渗透压具有调节细胞内外水分的平衡和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的作用。
②血浆胶体渗透压有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平衡的作用,从而维持血浆容量。
答题要点:
【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1)粘附 (2)聚集 (3)释放 (4)收缩 (5)吸附
【生理功能】
①参与生理止血的全过程
②参与凝血功能
③参与纤维蛋白的溶解
答题要点:
【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胶冻状的血凝块过程。
【基本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①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②凝血酶原被激活
③纤维蛋白的形成
ABO血型的分型依据是什么?鉴定ABO血型有何意义?
答题要点:
【ABO血血型的分型依据】是根据红细胞膜上凝集原的种类不同划分的
【鉴定ABO血型的意义】
①鉴定ABO血型可避免输血时发生凝集反应,保证输血安全
②血型具有遗传性,常用于法医学鉴定
答题要点:
【0期】Na+ 内流
【1期】K+ 外流
【2期】Ca2+ 内流与K+ 外流
【3期】K+ 外流
【4期】通过 Na+-K+泵及 Na+-Ca2+泵交换使Na+、Ca2+ 出细胞而K+ 入细胞
答题要点:
(1)对细胞外Ca2+ 依赖性大
(2)不发生强直收缩
(3)呈“全或无”式
答题要点:
(1)每搏量
(2)心率
(3)外周阻力
(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
(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
答题要点:
(1)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2)心收缩力
(3)体位
(4)骨骼肌节律收缩
(5)呼吸运动
答题要点:
(1)毛细血管血压
(2)血浆胶体渗透压
(3)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
(4)淋巴回流
答题要点:
(1)分压差
(2)温度
(3)扩散面积
(4)溶解度
(5)扩散距离
(6)分子量
答题要点:
【通气/血流比值】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和每分钟肺血流量之间的比值。正常值为0.84。
【后果】
①增大时造成肺泡无效腔增大;
②减小时导致功能性动-静脉短路。
答题要点:
【肺表面活性物质】是肺泡壁Ⅱ型细胞分泌的脂蛋白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
其【生理作用】主要有:
①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增大肺顺应性,有助于维持肺泡的稳定性。
②减少肺间质和肺泡内的组织液生成,防止发生肺水肿。
答题要点:
【头期】胃液分泌量多,酸度高,消化力强。
【胃期】分泌的胃液酸度也很高,但消化力却比头期分泌的胃液弱。
【肠期】分泌较少,大约占胃液分泌总量的1/10。
答题要点:
因为有下列有利条件:
①有巨大吸收面积,可达200m2;
②食物在小肠内已被消化为适于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③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约3~8小时;
④食物在小肠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
答题要点:
(1)激活胃蛋白酶原,使其转变为胃蛋白酶,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
(2)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分解。
(3)杀死进入胃内的细菌。
(4)有利于铁和钙在小肠内吸收。
答题要点:
【主要成分】
水,胆盐,胆固醇、胆色素、卵磷脂等及血浆所有无机盐。胆汁中没有消化酶!
【生理作用】
①胆盐、胆固醇、卵磷脂作为乳化剂,使脂肪乳化成微粒,从而增加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促进脂肪分解;
②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K、E的吸收;
③胆盐浓度达一定时,聚合形成微胶粒,并与脂肪产物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促进脂肪吸收;
④胆汁中和盐酸;
⑤胆盐作为胆汁自身分泌的体液因素。
答题要点:
(1)肌肉活动
(2)精神活动
(3)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4)环境温度
答题要点:
尿生成包括三个基本过程:
(1)肾小球的滤过
(2)肾小管的选择性重吸收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
答题要点: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包括:
(1)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
(2)滤过膜的面积
(3)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4)囊内压
(5)血浆胶体渗透压
(6)肾血浆流量
答题要点:
糖尿病患者因体内胰岛素缺乏,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超过肾糖阈,肾小管不能将葡萄糖完全重吸收回血,致使小管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小管液渗透压随之增高,结果妨碍了水和NaCl的重吸收,造成尿量增加。
实验兔静脉注射50%葡萄糖10ml后,尿量有何变化?为什么?
答题要点:
尿量增加。给实验兔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后,血糖浓度迅速升高,远远超过肾糖阈,肾小管中葡萄糖含量增加,致使小管液渗透压增高,阻碍了水和NaCl的重吸收,因此尿量增加。这一利尿方式也称渗透性利尿。
答题要点:
【脊休克】指与高位中枢离断的脊髓,在手术后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这种现象称为脊休克。
【主要表现】在横断面以下的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紧张性减低甚至消失,血压下降,外周血管扩张,发汗反射不出现,直肠和膀胱内粪、尿积聚。
【产生原因】是由于离断的脊髓突然失去了高位中枢的调节,主要是失去从大脑皮层到低位脑干的下行纤维对脊髓的控制作用造成的。
答题要点:
【下丘脑】是较高级的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有以下多种功能
(1)体温调节
(2)水平衡调节
(3)对腺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
(4)生物节律控制
答题要点:
小脑由三部分组成,各部分功能如下:
【前庭小脑】与身体姿势平衡功能有关。
【脊髓小脑】调节肌紧张,协调随意运动。
【皮层小脑】运动计划的形成及运动程序的编制有关。
答题要点:
激素传递有四种方式:
(1)远距分泌
(2)旁分泌
(3)自分泌
(4)神经分泌
答题要点: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食物中长期缺碘可以引起T3、T4合成减少,对腺垂体TSH分泌的反馈抑制作用减弱,使TSH分泌增多。由于TSH的长期效应是刺激甲状腺腺细胞的增生,腺体增大。因此,食物中长期缺碘导致TSH分泌增多,引起甲状腺肿大。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七天神像):【生理学】| 简答题 | 专业 | 层次 | 学号 | 姓名 | 考试时间
还没有任何评论,你来说两句吧!